方有执曰:表非初病之表,乃下后复汗,疏缓其表之表也。故已经汗下者,为夺血致燥之阳明,以滋燥为主;未经汗下者,为热盛致燥之阳明,以攻热为急。
仲景发表利水诸法,精义入神赵良曰:溢饮之证,『金匮』云:当发其汗,小青龙汤治之。卫气不和者,表有邪风而不和也。
剧者,谓热极也。岂尚有身热结痛而不尽除者哉!此仲景立两难治法,其妙如此王肯堂曰:「身热不去」四字宜玩。
答曰:太阳病,若发汗、若下、若利小便,此亡津液,胃中干燥,因转属阳明。丹溪未尝纯倚二陈为用矣,以上述治痰之药,亦不为不多矣,丹溪何尝固执于此,盖以意立法耳。
程应旄曰:太阳经之见证,莫确于头痛、恶寒,故首揭之。末句重致叮咛之意。
五脏更相平也,一脏不平,所胜平之,此之谓也。而又属足经,故沉。